2019年08月07日12:1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如何讓新時代中國發展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保持戰略定力、推進國家重大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成為今年以來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調研的重要關鍵詞。《新聞聯播》系列報道《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紀實》,今天(6日)播出第二集《定力與攻堅: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首次國內考察的第一站,是河北雄安新區。時隔兩年,再赴雄安,這座未來之城已由頂層設計轉向實質建設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城市的建設,經濟的發展,交通要先行。(你們)在為千年大計做著開路先鋒的工作,功不可沒。
在雄安新區的“千年秀林”,總書記說,“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藍天、碧水、綠樹,藍綠交織,這個實際上現在是一個生活的最高標準,就是生態好。
總書記如此關注雄安這座未來之城,緣于它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國家戰略的重要落子。在沿三省市深入調研后,總書記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六方面要求,其中就包括,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高質量高標準推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四個月后,習近平到江西考察的第一站是看一家稀土企業。總書記“解剖麻雀”,重點調研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在隨后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針對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把脈開方”,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是其中的關鍵詞。在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要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
保持戰略定力,謀定而后動。在今年的考察途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談到,面對當今世界所處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親自擘畫、握指成拳,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到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布局和謀劃,正向著更加均衡、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方向邁進,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深入推進,“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
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必須凝心聚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擺在第一位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5月,他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
2019年,精準脫貧正處于攻堅階段。脫貧攻堅的標準,就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乘飛機、轉高鐵、換汽車,歷經7個小時,來到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首先探望的就是這里的中益鄉小學。
習近平總書記:這里邊菜的品種多,這點不錯。
隨后,總書記入戶實地了解當地農村房屋改造情況和防止因病返貧的保障成效。
深入基層調研,直奔問題而來。總書記強調,在精準脫貧攻堅階段,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離開華溪村的第二天下午,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這是他第六次在考察途中主持召開以脫貧為主題的座談會。總書記要求,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戰越勇、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同樣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在京津冀考察時,總書記指出,要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持之以恒推進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在內蒙古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統攬全局,深入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盡銳出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與堅定信念,書寫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答卷。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