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4日11: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5月3日電(記者周琳)4月底,上海市航頭鎮長達村村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首批55戶農民拿到現房共70套,村民汪龍飛對自己的新安置房很滿意,但更值得期待的是——他將成為一名“數字農民”。
長達村是盒馬鮮生和上海市簽訂的百億級產業基地項目覆蓋村。對于村子來說,居住零散的農戶,將農田分割開來,無法集約利用,要高效率、高標準建設,需要從零散分布到連片開發,讓土地和資源發揮聚合優勢。未來,這個小村落將被定義成盒馬村:工作上,農民從傳統農業升級成數字農業;生活上,有終端零售依托,村民也能享受商圈帶來的紅利。
通過集中居住,在改善村民居住條件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振興建設。長達村黨總支書記瞿捍東說,這次集中居住的村民原本散落各處,集中居住將為今后農業連片種植開發提供土地資源。
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正在蓬勃推進,催熱不少全新的職業形態。上述因新零售、新農業而被改造的傳統行業,正在催熱“數字農民”。
喜提新房的農民們不會“上樓失地”、脫離本行。他們會升級為產業農民,進駐到數字農業基地里。這和以往的“種地靠天”有本質不同,升級為數字農業后,種什么、怎么種、種多少、何時銷,全部由大數據來保障。
“中國必將從農業大國變成數字農業大國。”盒馬總裁侯毅認為,數字農業基地處在一片高科技的無形網格中,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收集、分析數據,農民也可以玩轉各種現代化農業設施。從上海的試點來看,結合阿里巴巴在全國建設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的布局,可以預見,城市端、農村端將會更緊密地融合,城鄉鴻溝有望通過數字農業和新零售前沿逐步縮小。
其實,被在線新經濟改造的還有工業銷售模式,正在塑造一批全新的“工業網紅”。這種不面向消費者而是面向產業鏈的直播形式,讓不少工業企業拓寬了需求渠道;也有產業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工業品銷售,在危機中實現了注冊用戶和訂單量的快速增長,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長八成以上。
工業品電商平臺愛姆意云商執行總裁潘敏捷說,現在“直播”的工業產品包羅萬象,有各類生產設備、機械部件、電控電工、電子電氣、儀器儀表、倉儲搬運、勞動防護等工業產品,也有企業復工復產需要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針對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還可以讓“工業網紅”們進行積壓庫存處理、進口替代、出口轉內銷等多種探索”。
新經濟催熱的這些新職業中,也蘊含著未來創新創業的機會。為了更好地服務上海在線經濟企業發展的新需求,上海出臺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打造“無人工廠”標桿、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廣遠程辦公模式、優化在線金融服務、深化發展在線文娛、創新發展在線展覽展示、拓展生鮮零售業態等12個領域進行重點推進。方案特別提到要打造100家以上應用場景,進一步聚集用戶的流量,帶動新產業發展,通過挖掘新場景下的新需求,把握新興領域的創新創業機會。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正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36%,較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植物工廠無土栽培的蔬菜 在這里,植物采用水培種植,營養液循環補給,通過上層光伏發電供給下層蔬菜種植。植物工廠通過光伏發電一年大概能發電2400萬度,下層種植蔬菜僅用三四十萬度,余電并入國家電網,實現了蔬菜種植和發電的雙效益。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豫農優品館”滿月 借助AI技術實現差異化購物 是拼多多的核心 而上海不止有拼多多 像這樣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有1116家 目前上海已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體系 2019年,上海市民消費的豬肉中 有十分之一來自河南
新華社濟南11月7日電 題:山東高青:“兩頭牛”讓農民日子“牛”起來 在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牧場擠奶車間,隨著進口的80位重型轉盤擠奶機啟動運轉,奶牛自動排隊上機擠奶,整個過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參與。
強化引領力,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培育文化力,凝聚基層黨組織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基礎。增強數字化生產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建設。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數”有所為,數字農業、數字校園、數字社區……數字中國成果遍地開花,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新引擎。
在位于廣西南寧的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自動分選線正在分揀水果。”魯小容說,有了液氮保鮮技術,今年金佛山方竹筍的收購價由每斤3元漲到5元,筍農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如今,盒馬鮮生正通過對傳統的農產品產銷鏈條進行數字化改造,讓越來越多像方竹筍這樣藏在深山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
題: “‘云’上開花”——河南“數字農田”里的豐收畫卷 據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獻國介紹,目前,產業園數字技術已經覆蓋的農田面積8000畝,部分生產環節數字化作業輻射帶動農田面積達12萬畝,降低生產成本近30%,平均每畝增產近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