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3日17: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5月22日電(記者宋曉東、孫清清)在河南省商水縣張莊鄉南嶺坡,5萬畝連片的小麥一片金黃,清風拂過,沉甸甸的麥穗隨風舞動,豐收在望。冬小麥是夏糧的主體,也是每年我國農民收獲的頭一茬糧食,河南是全國冬小麥的主產區。記者近日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河南小麥生產保持良好態勢,夏糧有望再獲豐收。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處長李軍介紹,今年河南省小麥面積繼續保持在8550萬畝以上,與上年持平,小麥品質結構持續優化,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350萬畝,訂單率達到86.4%。目前小麥長勢良好,全省一二類苗比例達到91.5%,較上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較全國平均水平高4.3個百分點。
備戰“三夏”,喜迎豐收,農機“鐵軍”也早已做好準備。記者從河南省農機部門了解到,今年“三夏”期間,河南省將投入農機410萬臺(套)以上,其中聯合收割機18萬臺以上,全省7094家農機合作社將開展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農機服務,成為麥收的主力軍,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8%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0%以上。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南麥收奏響了全國豐收的序曲,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河南將全力做好麥收和秋糧生產工作,為2020年全年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奠定基礎。
+1
秋糧的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近四分之三,農業農村部發布,目前,全國秋收已全面展開,收獲過兩成,豐收已成定局。在秋收的同時有序推進秋種,穩定秋播小麥面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秋冬種,為明年的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陜北農民期盼“干活挑起金扁擔”;中原農民也一直流傳著“洋犁子洋耙”的憧憬……眼下,這樣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2016年10月,沈興新購置雷沃無人駕駛拖拉機等各類進口農機160多臺,除了在鄧州本地服務15萬畝耕地外,還輻射到湖北、山東、安徽、河北、陜西等地。
5月23日,在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銀張村,收割機在麥田里作業。但也要認識到夏糧豐收只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步,還需再接再厲筑牢穩固底線,從而厚植氣定神閑、笑看風云變幻的底氣。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介紹,據農情調查,今年主體麥田長勢良好,畝穗數比上年增加。” 5月下旬以來,小麥由南向北梯次進入集中收獲期,各主產區搶抓好天氣,相繼開鐮收割,大規模跨區機收全面展開,全國麥收進入高峰期。
” 5月下旬以來,小麥由南向北梯次進入集中收獲期,各主產區搶抓好天氣,相繼開鐮收割,大規模跨區機收全面展開,全國麥收進入高峰期。江西省聚焦44個糧食生產重點縣,實行省派指導組駐縣、縣領導包鄉、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的“五級包干制”,穩面積任務不完成就不收兵。
3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王俊忠介紹,今年全省小麥面積繼續保持在8550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350萬畝,占比15.8%,訂單率超過90%。
正值麥收時節,中原大地麥浪滾滾、麥穗飄香。6月2日,在周口商水縣魏集鎮,金色麥田里一派豐收景象,數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往來穿梭,飽滿的麥粒與秸稈分離后滾入蓄糧倉。
風吹麥浪,汗濕衣裳,農機手奔向金色的海洋。5月下旬以來,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由南向北梯次進入集中收獲期,各主產省相繼開鐮收割,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全面展開。
作為全國夏糧的重要產區,2019年夏糧產量占河南全年糧食總產的56%,河南小麥產量占全國的28%,位居全國第一,河南小麥迎來豐收為全國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眼望豐收,河南西平縣種糧大戶張四新信心滿滿。
夏糧是全年糧食第一季,產量占全年糧食的20%多。為保糧食安全,今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93個專家團隊按產業鏈合理布局,從種到收全面提升小麥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