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2日09:09 來源:南方日報
編者按 常言道:教師是園丁,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可因不滿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山西朔州某小學代課教師王某日前在畢業典禮上,當著學生面發飆怒砸花束,讓全班起立罰站,批評送花同學且多次向其吐口水。事后,當地教育部門已撤銷涉事老師的教師資格證和一切榮譽稱號,同時將其降到最低崗位等級,并開展師德師風集中整治行動。
勿讓師德演變為“失德”
■鄭惠文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是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師德師風的好壞,決定了扣子能否扣正。新聞中的這位教師,不僅沒有做到“人之模范”,甚至可以說是失格,素質極低,師風極差,令人震驚。
師德敗壞,輕者讓學生心存陰影,重者毀了學生一生,堅決不允許這樣的教師再繼續渾水摸魚,誤人子弟。一方面,學校要完善考核制度,把道德品行納入測評范疇,改變唯成績論的觀念,對心術不正的老師從嚴處罰,從重處理;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學生和家長的監督作用,建立面向家長、學生、社會的意見箱、投訴電話等監督舉報渠道和反饋平臺。
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老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雜質的,是不求回報的。教師自身要提高思想認識,主動追求師德“高線”、嚴守職業“底線”、嚴禁行為“紅線”,從自身做起,踐行高尚師德,把牢師德師風關口。
整治不要總在“發飆”后
■劉寶慶
近年來,師德師風問題不斷,有語言傷害的,動輒罵學生是“笨豬”“蠢貨”等;還有體罰,罰學生靠墻腳站立或者操場跑步等。一些老師之所以師德師風缺失,顯示一些地方在這方面的教育滯后了。作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平時學校、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抓得比較緊,似乎忽視了師德師風教育。
只是在學校出現老師師德師風問題時,上級教育部門、學校才來個全面的師德師風整治活動,不出問題不教育,出了問題“抓一抓”,多少有些“事后諸葛亮”的味道,也打了“馬后炮”。待一陣風過后,師德師風問題又抬頭了,這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做法,只能讓師德師風偏離教育的軌道。這也充分說明,要想從根本上根治師德師風的問題,要把功夫下在平時。
首先,教育部門要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老師再培訓的內容,不要只注重業務的學習,忽視師德教育。其次,要加強教育管理,既要通過正面典型強化引導,同時也要以反面事件為案例,時刻提醒、提升教師師德素養。最后,加大考核力度,按照《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的意見》,健全師德評價機制,對考核不過關的老師要限期整改,對整改不達標的要嚴肅處理;對那些稱職的優秀老師該獎勵的要獎勵。要獎罰分明,不要“和稀泥”。
處罰不是小題大做
■陸敬平
有人認為,教師罵人肯定是不對,但是因此被處以留黨察看2年、撤銷教師資格、降低崗位等級(薪級工資由25級降至1級)、調離教育系統;連帶該校4名校長、副校長被免職;教育局正副局長亦受處分……這種又打又罰的查處是否過重?
筆者倒不這么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其素質德行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們的一舉一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傾向。正因為如此,老師首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只有做到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景仰的引路人。本來家長給老師送花是一件小事,至于送給哪位老師是送花人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王某醋意大發,不但有違師德,而且也與其黨員身份嚴重不符,影響十分惡劣。
至于學校和教育局領導被處分也不冤枉。畢竟身負管理責任,只有嚴格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水平,方能培養和造就更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促進更多學生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發生教師未收到鮮花就罵人事件,從表面上看責任在當事老師個人,往深里看,是對教師隊伍監管還存在問題和不足。倒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不管不問,有可能會影響教書育人大計。
7月31日,省教育廳就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各校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全面排查師德風險,嚴肅查處各類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師德氛圍。
根據視頻顯示,拍攝地點是在幼兒園,疑似老師組織學生拍視頻,讓學生齊喊自己男友是王俊凱。14日,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多方核實了解到,該視頻拍攝地是在河南商丘夏邑縣。
即日起,河南將全面排查校外培訓機構,嚴禁學科類培訓開展“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內容。各地要將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寒假前重要工作安排,對在職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的,要嚴肅處理,并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