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0日16:01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胡同是北京最鮮明的特色之一,蘊藏著百姓生活的煙火氣息,承載著千年古都的鄉愁與記憶。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時多次指示,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北京市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走向小康的路上,全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在前門草廠社區,“小院議事廳”里正討論得火熱。在這個社區公共事務議事平臺,居民聚在一塊討論的都是群眾自家門口的事。
73歲的朱茂錦在草廠四條胡同住了一輩子,這兒距天安門只有兩公里。胡同里街坊鄰居間親切的問候、走街串巷的吆喝,這些老朱年輕時的記憶,曾經隨著胡同的破敗變得模糊。
不順暢的胡同,被居民比作“腸梗阻”。其實對這樣的老城區,北京一直不斷在改造。2017年,前門東區進行一次徹底的全面升級:46條胡同路面得以修整、院落外立面按傳統手藝修復、公廁全部通水清潔、居家燃氣改電環保又安全。
更讓朱茂錦難忘的是,2019年2月1日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來到他的家,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包餃子、炸饹馇、聊家常。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強調: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按照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拓寬老城保護整治新思路,近年來對前門、什剎海等十多個片區進行恢復性修建、疏解騰退,改善5萬多戶居民的住房條件。
青磚灰瓦、木檻朱門,胡同留下來傳統味道,也引入新的活力。草廠四條胡同口的三里河公園,就融合水穿街巷的江南風格,亭臺流水、花簇綠蔭給老胡同增添了幾分姿色。
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戰略目標,北京市已完成22萬多戶民居的改造。老胡同里有了新生活,也在城市更新中凝聚發展新動力。一些符合條件的騰空院落變成民宿、長租公寓和文化創意園,吸引大批年輕人居住、創業。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