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2日08:01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落戶遇阻等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社會關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多個網絡互動平臺上,已有不少網友咨詢、反映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入職被拒、就業受歧視等多方面問題。
其中,有網友今年7月30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給河南焦作領導留言:“我是一名2017級統招雙證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想為家鄉發展建設獻出微薄之力,特別關心焦作市的就業、人才引進等服務政策。目前遇到兩件急需解決的事情:1.簽署的工作單位對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與全日制研究生享有相同地位(薪資待遇),得到回復模糊,焦作市無相關文件說明;2.非全日制碩士是否與全日制碩士享受同等人才補貼。”
該名網友表示,“最近到焦作人才交流中心咨詢了解雙證非全日制碩士相關人才補貼問題,得到的結果是無相關文件,建議向人民政府進行反映。根據最新的焦作市人社局、財政局聯合對《焦作市落戶高校畢業生申領生活補貼實施細則》中在人才引進,高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來并工作補助(貼)申報事宜補貼等方面,將學歷條件限制為全日制。”
對此,焦作市政府辦公室8月17日答復稱,收到該網友的留言后,立即轉交焦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處理,具體回復如下:
“關于網友反映的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是否能夠享受落戶生活補貼的問題。根據2018年8月焦作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實施“引才聚焦”工程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城市的若干意見(試行)》(焦發〔2018〕11號),2020年3月市人社局聯合市財政局出臺修訂后的《焦作市落戶高校畢業生申領生活補貼實施細則》(焦人社文〔2020〕13號),文件中都明確規定享受落戶生活補貼對象為全日制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已與網友本人電話溝通過,目前,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不在文件規定的范圍之列。”
焦作市政府辦公室還表示,“教育部出臺的《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可作為我市進一步修訂完善人才政策的依據。”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去年10月刊文解釋: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以前的在職研究生,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事物。2016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從2016年12月1日開始,研究生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
隨著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實施,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實行并軌招生,都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齊全,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注明“非全日制”。根據國家政策,注明“非全日制”只是為了區分兩者的學習方式,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戶條件,精簡落戶憑證,簡化辦理手續,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戶機會。
2020年10月,按照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的統一部署,14個國務院督查組分赴14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實地督查。督查發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共拖欠教師工資和福利2072.41萬元,涉及教師7925人;尼勒克縣拖欠教師績效工資和福利308.49萬元,涉及教師298人。
各省應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學費(保育教育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各級科研院所、黨校等教育收費管理參照本意見執行,各級教育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收費管理政策另行制定。
盡管當地知錯認錯的態度值得肯定,但在“木已成舟”——既不補救又不追責的情況下,一句“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政策”,有些“輕”了。鄂爾多斯在教師招聘中拒絕非全日制碩士報考,無疑違背了上述就業政策,傷害了部分考生的平等就業權。
眼瞅著夏天就這樣過去了,不少人細細一想,還有一筆錢沒領取。” 不僅如此,還有部分勞動者明知用人單位未發放高溫補貼,也是敢怒不敢言,害怕“追回一只雞得殺一頭牛”。其實,目前很多勞動者并不清楚是否拿到了規定標準的高溫津貼,單靠用人單位自覺發放還不夠。
靈活就業人員中,小商小販多、生活服務業就業多、大齡失業人員多,抗風險能力弱,疫情沖擊更直接 對此,國辦出臺《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提出支持措施: 突出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的支持。
題:多渠道靈活就業 拓寬就業“蓄水池”——權威部門詳解支持就業新舉措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吳曉玲介紹,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已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包括零工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數以億計。2021年可繼續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對2020年未繳費月度,可于2021年年底前進行補繳,繳費基數在2021年當地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范圍內自主選擇。
數據顯示,2019年人口增加量最快的城市分別為杭州、深圳、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重慶、鄭州和西安。西安市2019年2月進一步放寬戶籍準入條件,本科及以上學歷落戶不受年齡限制,全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均可落戶。
4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全國各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情況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情況。對于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行為,可通過工會或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自覺維護自身權益。
拓寬就業渠道,南京全年動員組織在寧各類企業推出20萬個以上崗位專項用于高校畢業生招聘。促進企業吸納就業,對外地高校畢業生來寧到企業求職的,每人發放1000元一次性面試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