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11:45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8月份農業農村經濟克服災害多發重發等不利影響,呈現農業生產穩定、農民就業形勢向好、農村事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秋糧豐收已成定局。秋糧面積預計超過12.8億畝,比上年增加800萬畝,目前收獲陸續展開,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年糧食面積增加100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提高近2公斤,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的水平上。
生豬恢復勢頭繼續向好。在強有力的市場拉動下,生豬養殖場戶不斷擴大產能,據農業農村部調度,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數量由年初的16.1萬家增長到17.1萬家,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繼續回升。8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5%,連續11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7%。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7%,同比增長31.3%。隨著生豬加快恢復、豬肉供求關系逐步改善,價格趨穩。其他畜禽、水產品生產繼續保持穩定。
長江禁捕取得階段性成效。圓滿完成退捕漁船漁民精準建檔立卡,有序推進漁船回收處置和漁民退捕安置工作。截至9月18日,長江重點水域退捕漁船回收率和處置率均超過94%,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已基本完成漁船漁民退捕任務。退捕漁民達到17.1萬人,占核定任務量的95%,其中落實社會保障13.7萬人,轉產就業10.3萬人。
農業投資增速加快。各地不斷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于農業農村規模,1—8月用于農業農村的專項債券規模達到1084億元,累計實施項目852個,有力地促進了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加快建設。農業投資連續3個月正增長,增幅不斷擴大,1—8月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063億元,同比增長11.5%,較1—7月提高3.8個百分點,反彈勢頭明顯。
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勢頭良好。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已有1700多萬返鄉留鄉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回歸農業就業占20%左右,主要是從事種植養殖或領辦合辦農民合作社;本地非農企業就業占55%左右,重點在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旅游、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領域就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對標對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各項目標任務,著力提高農村改廁質量,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綜合試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一大批村莊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目前,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近30%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全國95%以上的村莊都結合實際開展清潔行動,絕大部分村莊已基本達到干凈整潔的要求。
總的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穩定向好,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增添了底氣、增強了信心。
據了解,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強秋糧后期田間管理,組織收獲機具、倉儲烘干設備及時開展作業,確保適期收獲、顆粒歸倉;扎實做好秋季動物防疫工作,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堅持不懈抓好生豬生產,推動落實好貸款、用地等政策,鞏固生豬恢復好勢頭;強化返鄉留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好創業創新政策,拓展就近就地就業空間;推動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于農業農村規模,加快高標準農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項目建設,努力擴大農業農村投資;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重點工作,鞏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好形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昨天(2日)發布,鄉村治理試點啟動一年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級有關部門完善了鄉村治理制度安排。
農業農村部昨天(11月30日)發布,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30個整縣推進試點任務基本完成。近年來,農民合作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規范不夠、質量不高、指導服務薄弱等問題。
昨天(11月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市閉幕,交易金額達418億元,比去年增長9.8%。本屆農交會舉行了多場直播帶貨活動,吸引線下、線上觀眾超5000萬人次,帶貨銷售過億元。
為鞏固和擴大長江禁捕退捕成效,加強長江口水域禁捕管理,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決定擴延長江口禁捕范圍,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長江口禁捕管理區范圍為東經122°15′、北緯31°41′36″、北緯30°54′形成的框型區線,向西以水陸交界線為界。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強調,要切實抓好中華鱘等珍稀物種搶救保護,加力推進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爭取早日重現長江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