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16: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各地要認真排查并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然而近日,記者在北京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時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里辦學。(4月9日《北京青年報》)
教育部之所以將全日制“國學班”“讀經班”“私塾”認定為非法辦學,是因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可見,以全日制“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替代義務教育是違法行為,這是所有培訓機構和家長都要認識到的,各地理當認真排查、嚴厲查處此類違法行為。
從全日制“讀經班”本身看,它也不能滿足學生在義務教育應獲得的知識儲備。這種辦學形式招收的是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卻排斥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類課程,充其量設置一些選修課,有的甚至只滿足于讓學生成天閱讀國學經典,聞雞而誦,深夜而息,局限性太強,學生的學習不成體系,知識儲備也就不全面。
全日制“讀經班”不應有生存空間。消除它的生存空間,首先需要家長們減少一些盲目的國學情結,增加一些教育孩子的理性。家長熱愛國學,希望讓傳統文化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無可指責,卻不能以犧牲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為代價,放棄義務教育專上“讀經班”,孩子的知識汲取難免掛一漏萬。何況,孩子年幼,對國學內容未必有興趣,枯燥無味的內容和強制灌輸很可能導致他們厭學。當家長沒有需求,全日制“讀經班”也就辦不下去了。
另一方面,對于以全日制“讀經班”等替代義務教育的做法,相關部門必須動真格、零容忍。教育部的禁令既出,就要雷霆出擊,打擊這種非法辦學行為。既然媒體能調查到一些全日制“讀經班”仍在隱蔽辦學,相關部門只要肯下工夫,要嚴厲查處這種現象并不太難。對那些脫離學校,上的完全是“讀經班”的學生應做好勸返,并落實家長責任,保證不再讓孩子脫離義務教育,如有家長拒不改正,則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20年10月,按照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的統一部署,14個國務院督查組分赴14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實地督查。督查發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共拖欠教師工資和福利2072.41萬元,涉及教師7925人;尼勒克縣拖欠教師績效工資和福利308.49萬元,涉及教師298人。
近日,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落戶遇阻等相關話題持續引發社會關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多個網絡互動平臺上,已有不少網友咨詢、反映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入職被拒、就業受歧視等多方面問題。
各省應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學費(保育教育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各級科研院所、黨校等教育收費管理參照本意見執行,各級教育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收費管理政策另行制定。
盡管當地知錯認錯的態度值得肯定,但在“木已成舟”——既不補救又不追責的情況下,一句“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政策”,有些“輕”了。鄂爾多斯在教師招聘中拒絕非全日制碩士報考,無疑違背了上述就業政策,傷害了部分考生的平等就業權。
8月31日,記者從洛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洛陽市青年人才認定工作開始網上申報,符合條件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均可申請認定。
眼瞅著夏天就這樣過去了,不少人細細一想,還有一筆錢沒領取。” 不僅如此,還有部分勞動者明知用人單位未發放高溫補貼,也是敢怒不敢言,害怕“追回一只雞得殺一頭牛”。其實,目前很多勞動者并不清楚是否拿到了規定標準的高溫津貼,單靠用人單位自覺發放還不夠。
近日,貴州、四川兩地為暑期放假的孩子們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愉快學習的同時,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及文化素養。孩子們不僅可以在老師的輔導下寫作業,還可以學習到繪畫、唱歌、舞蹈等課程,豐富了暑期生活。
靈活就業人員中,小商小販多、生活服務業就業多、大齡失業人員多,抗風險能力弱,疫情沖擊更直接 對此,國辦出臺《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提出支持措施: 突出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的支持。
題:多渠道靈活就業 拓寬就業“蓄水池”——權威部門詳解支持就業新舉措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吳曉玲介紹,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已取得積極進展。
(記者辛陽)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培養新型高技能人才,遼寧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重點群體,并組織高校畢業生進行免費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