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兩會好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效實施,提高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意識

2020年05月23日07:30  來源:映象網

5034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文/圖)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專門規范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無法可依、混亂無序的狀況成為歷史。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保證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5月22日,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在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更好地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實施,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有必要開展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黨永富介紹,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農田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究其原因,黨永富坦言,一方面是農民環保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一味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對土壤污染防治重視不夠,導致一些土壤污染問題仍沒得到解決,嚴重影響了糧食產量與品質,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面對嚴峻的土壤污染形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重視解決。

他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執法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仍需進一步提高,應對土壤污染嚴峻形勢的合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司法機關、社會團體等其他組織之間,以及政府的相關部門間的配合還不夠協調,資源共享、政策銜接還有一些脫節,整體合力尚未有效形成。缺乏詳細全面的各地的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和實施細則及量化標準等,無法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不利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工作正常化開展。

二是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意識不強,對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2019年12月2日,我在河南省西華縣黨校與近百名村兩委干部座談時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63%的村干部不了解國家保護耕地質量的節肥節藥政策。遭受除草劑藥害面積3925畝,涉及289戶。當前,大多數農民只關注土地生產率的提高,對土地的生態與環境價值重視不夠,過量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學物質,導致土壤不堪重負,土壤污染加劇。還有一些農民,不了解先進的農業生產知識,沒有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工品,不能科學處理各種垃圾,導致土壤污染事件時有發生。

三是防治資金不足,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撐。土壤污染治理的難度大,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治理。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財政投入明顯不足,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也缺少先進的技術支撐。如國家有關部委出臺的《關于征集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中,僅有治理工礦點位污染的技術裝備,缺少治理化肥農藥對農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先進新材料技術。

黨永富建議,加大對《土壤污染防治法》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意識。加強普法宣傳,落實法律規定,制定中長期保障規劃,在全社會營造保護土壤的氛圍。通過一系列的宣傳、調研、檢查等活動,進一步掌握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深化各級政府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作為工作目標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工作績效考核目標,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科學、依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發展規劃,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加大對土壤污染防治的資金支持力度。我國土壤污染涉及范圍廣,治理難度大,土壤修復花費時間多,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支持,需要國家采取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經濟政策和措施,國家應加大對土壤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地方政府應安排必要的專項資金,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示范工程等項目,要進一步細化、量化考核標準并由相關部門予以監督檢查,切實把國家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到實處。

加快對土壤污染防治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土壤污染防治,離不開先進技術支撐。在化肥農藥不得不用、有機肥無法完全替代的現實情況下,國家農田土壤污染防治和節肥節藥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新技術實現化農藥肥的替代與減量使用。為此,建議面向全國遴選成熟先進高效的農田土壤污染防治新技術新材料,支持在我國主要農業?。▍^)推廣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新材料新技術,并對這些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示范給予財政上的支持。

文章關鍵詞:2020全國兩會 兩會好聲音 土壤污染 黨永富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